朱媛韬高考662分,其中语文116分、数学136分、英语135分、理综275分,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录取。她最信奉的一句话是:“相信自己”,用它去冲破质疑与迷茫。
而她在备考期间,也曾遭遇过坎坷,也曾滑落到低谷,一度认为自己不行,水平有限难以被名校录取,可她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资料图)
小学初中时成绩很好,对高考充满信心,认为北大清华信手拈来,周围的人也都这样认为,在充斥着夸奖与赞扬的生活中度过。中考过后,她对成绩没有一点担忧。
选择高中时,现实给了她重重的一拳,中考成绩优异的她,觉得进入心仪班级没问题。可当班级名单公布后,找不到她的名字,一度让朱媛韬怀疑自己。
高中与初中不同,繁重的学业负担,让她一时难以招架。数次考试中,虽说成绩还可以,但离朱媛韬心中的目标还有很远,而她陷入了迷茫中,一直被偏科问题困扰着。
朱媛韬与其他人不同,作为女生的她,对理科情有独钟,尤其是物理。可对于语文却一窍不通,任凭他人如何劝说指导,都提不起兴趣,甚至一看语文试卷就头痛。
写作文不知道怎样把想法表达出来,每次阅卷老师都很头疼;阅读题从来答不到标准答案的深度;古诗鉴赏更犹如天书一般,朱媛韬面对语文真的无计可施。
平日里语文只能考七八十分,可她又是如何,在高考时取得116分,提高近40分的呢?与任课教师、周围同学、自我意识都有关,但主要还是在她。
而她的提分方法,值得所有学生借鉴,只要坚持到底,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高二下学期,语文老师让她把自己对高考语文预测分写在小纸条上交上去,她给语文写了110分。老师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问她语文能考多少,朱媛韬说110分。
语文老师认真地说:以她目前的状态,高考上不了这个分,不希望语文拖朱媛韬后腿,上课会多提问她,让朱媛韬也要努力,而朱媛韬更没理由放弃自己。
朱媛韬开始认真对待与语文一切,留心积累素材,多看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多了解文学的表达技巧,早操站队时,手里也拿着文言文背诵小书。
一段时间过后,她发现对语文没有那么抵触,翻译一下文言文、分析一下作文材料,也挺有意思的,语文成绩还真的提高了不少。
到了艰苦的高三下学期,语文成了朱媛韬最感兴趣的科目。只要不为自己找借口,踏踏实实地付出努力,相信自己能做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班里有很多厉害的同学,朱媛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一位同学在卷子上的错题旁醒目地写着提醒自己的话,朱媛韬并不理解,已经知道出错原因为什么还要写出来。
他告诉朱媛韬:“每次看到这些话,好像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自己,有种特别的感觉”。朱媛韬开始尝试这种方法,慢慢地她也用红笔在题旁把总结和收获写下来。
真正做了才发现,再看到这些题,当时所有的收获都会清晰浮现,辛苦得出的总结,不再是一句干巴巴的、没有说服力的话。有时一道题、一张卷子会变得非常有价值。
眼看着高考越来越近,总成绩没有起色,连六百分都没上。朋友对我成绩感到惊讶,再想想他们对我的期望,有时会觉得辜负了很多人的期待,给自己背上沉重包袱。
以前还幻想着,等到模拟考试阶段成绩就好起来了,但模拟开始后,北大清华梦却离越来越远,远得色彩都淡了,轮廓都模糊了,远得朱媛韬怎么跑都追不上。
同学们讨论最多的就是大学,同桌很积极向上,每次讨论起未来大学,总是态度坚定地说出最好结果。尽管他成绩总是达不到期望,但这从来没有影响他对学习的热情。
积极进取的态度非常有感染力,每当我心里不由自主地为高考担忧时。同桌的这种态度都能感染朱媛韬,让她再次相信自己,忘掉那些没用的担忧焦虑,专心学习。
高考考验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考验学生的心态和发挥,可放松心态很难做到。高考前问物理老师一道难题,老师对我说:“没事儿,你要做不出来,别人也做不出来。”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突然给了她信心和勇气:要相信自己,就算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也要相信自己。高考能检验出真正水平,用平和的心态接受它,不要总是焦虑。
好与不好是和别人比较,也是和真正的自己比较,难题都觉得难,水平层次不会变。考前几天朱媛韬一直用这些话鼓励自己,考试时能够沉下心来答题也是得益于此。
我认为: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相信自己,家长老师也不相信孩子和学生。家长害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争相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而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
我们为什么就那么不相信自己?老师和教辅书会告诉我们很多解题规律和方法,但认真思考后就会有收获,而自己得出的总结印象会更深刻,应用得会更灵活。
学习劳累了放松一会儿,做点自己喜欢的、轻松的事再继续学习,劲头和效率与长时间高强度用脑情况下的完全不一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