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华社成都5月12日电(记者张海磊)“一旦出现险情,可以通过系统评估受影响人群范围、建筑物情况,调度周边救援队伍。”成都市普查办工作专班业务组组长廖学燕向记者展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系统。
一张屏幕上,指定场地周边的应急避难场所、救援队伍、物资储备点等一目了然。
为摸清灾害“家底”,提升防灾减灾能力,2020年,我国启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目前,调查工作主体任务已经完成。
“基本摸清了各个行业的灾害底数,实现了灾害风险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对防灾减灾的指导也更具体、更精准。”四川省减灾中心副主任、省普查办工作专班业务组组长李涌波说。
“成都市极端暴雨洪涝巨灾情景构建”模拟动态淹没过程。新华社记者 张海磊 摄
成都市正在开展“成都市极端暴雨洪涝巨灾情景构建”工作。“如果遭遇极端暴雨,成都如何应对考验,目前还有哪些薄弱环节有待加强,哪些应对工作可以提前做,将被动应对变主动防范。”成都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基于多个行业数据,可模拟出动态受灾过程。在一张图上可以看到交通、医院、学校等受灾情况,灾害过程关键时间窗口、洪涝巨灾情景后果及淹没区域受灾情况。“根据模拟结果,可以有侧重地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合理规划应急避难场所和救援力量等。”该负责人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