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业务案例
(资料图片)
某管理咨询公司,主要是面向国内500强企业为中高层提供战略、组织、文化等管理咨询服务,咨询公司的合伙人有多年在知名外企和国企担任人力总监,COO等岗位的工作经验,并且通过给MBA学员授课,积累了口碑和潜在客户。
最近几年,该管理咨询公司也敏锐观察到,国内很多新赛道(如新消费、跨境电商等)在崛起,也涌现了很多增长迅速的中小企业。服务这些中小企业是未来该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增长点。
但是,以往服务大企业的销售、服务模式无法直接复制到中小企业上,如果让你来担任这个新业务的操盘手,你是如何去思考这个新业务的全局业务模型呢?
围绕“果树模型”的几个模块,我们来依次进行拆解,然后再整合成一个全局的大图。
二
商业模式
从“树干”视角,我们要搭建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
不管是传统的面向500强企业高管,还是中小企业客户,其实该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是没有变化的。就是知识付费的逻辑:通过萃取各行业的管理经验和案例,为潜在客户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形式,提供有偿的咨询和辅导。
因此,整体的业务增长链路就是解决流量从哪里来?如何进行转化?以及怎么进行产品或服务的承接和客户复购。
在营收公式上,就是借助一些管理付费课程,实现新客户的流量转化,加上老客户带来的复购乘以客单价,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带来的收入(教练式陪跑、辅导服务)。
三
接下来,站在产品(果实)和用户(生态)的维度,进一步丰富整个果树,让它更有生命力。
先看下企业要交付的产品。从定价角度,该管理咨询公司要交付的产品或服务,属于相对较高客单价的产品。比如,面向高管的课程,一天的课程交付费用大概要在10万以上。而面向很多中小企业,是比较难承担这个课程费用的。经过考虑,该企业做了一个比较大的课程体系的优化,把原有的线下课程,复制到线上,通过线上录播加直播辅导的方式,完成轻交付。这样一期面向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课程,大概在千元左右。
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或个人客户的决策难度,还推出了一个14天的体验课服务,通过搭建社群的学习场域,提供14天的管理课程帮助学员快速搭建某个管理技能相关的知识体系,再辅以一次教练直播辅导,和一些课堂作业进行刻意练习和反馈,帮助客户更好的了解整个知识付费的内容和学习、交付方式,从而提高正价课的转化率和口碑传播。
经过多年的积累,包括引进海外的版权付费课程,该管理咨询公司的产品线和服务还是很多样的。覆盖企业文化、价值观打造,战略解码,组织绩效管理以及情境领导力等课程,和3个月到3年不等的教练式陪跑、咨询服务等。
这里需要思考的是,面对这么多的课程,如何进行产品的规划,哪些课程是可以打造为爆款,为企业持续带来口碑传播,带动销售转化的?哪些课程作为“利润品”,最有可能为企业增长带来源源不断的营收的?
这里,首先对整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做了重新的归类,可以划分为四类:
(1)基层管理者课程;
(2)腰部管理者课程;
(3)高层领导力课程;
(4)教练陪跑服务&线下公开课;
然后,该企业希望把<企业基层管理者的管理训练营>(主要涵盖如何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和如何带团队),打造为面向中小企业知识付费产品体系中的爆款课程,定价只要699元。
而面向腰部/高层管理者课程,和教练式陪跑服务,则在未来作为利润产品,可以通过学完爆款课的学员中进一步进行交叉推荐和引导转化。
从产品生命周期考虑,一款知识付费产品的可售卖周期是长还是短?我们常说“管理百年”,虽然管理这个学科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可是核心的管理方法论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所以对该企业要交付的管理课程而言,大部分内容是相对在一个中长期的时间可以进行售卖的。仅对于一些解决个性化管理问题,则可能相对较短期(如如何管理好90后?)。
因此,企业的整个内容研发和交付体系就变得十分关键。要能够根据每次交付后,企业客户或学员对课程的反馈,反复的去打磨同一套课程内容,同时要结合一些新的管理理论和Z时代人群的特点,进行内容的迭代调整。
四
产品有了以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用户从哪来?以及要构建什么样的用户关系。来看下关于”生态“的部分。
首先要回答:用户从哪里来?以及不同渠道的用户转化路径是怎样的?
以往该咨询公司的客户,其实主要是跟着这家管理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上课的MBA学员。这些学员大多数是500强企业的中高管理层,在读完MBA课程后,仍然有很多实际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希望回炉再造。
但如果是面向中小企业,是和现有获客渠道重叠度不高的群体,希望需要搭建一套新的流量来源。好在是这家企业已经有一个运营多年的公众号,口碑也不错,每篇文章的阅读量最高的时候也可以破10w+,可以借助公众号来作为第一批线索来源进行推广。
除此以外,该咨询公司也和别的培训机构或管理公司有教学资源商的合作,可以通过合作分佣的模式进行引流。同时,也可以尝试做一些付费广告的投放,测试整个链路转化效果。
从服务的客户类型看,愿意购买知识付费课程的用户主要是两类:个人用户或企业用户。对于个人用户,主要是工作3年以上,且已经成为或有意愿往管理岗位发展的人。
如果用户画像是这类人群,一般购买意愿较大,通过线索的清洗,客户分层后,企业会通过网销+企微的形式进行承接,通过一对一对客沟通,并提供各种限时优惠福利,完成客户的首单转化。
而对于企业类客户,由于决策链路相对较长,会再根据客户的潜在体量,通过电销或BD线下拜访进行跟进,提供产品试用账号,或批量课程采购享受特殊定价的方式完成最终的转化。
通常,如果是付费线索的话,一个知识付费课程的获客线索已经要到100-200元左右,甚至有些渠道会更高。而以一个基础管理课程699来算,加上课程的研发,运营交付成本,差不多是营收打平的状态。
因此企业要想实现正向现金流,就需要从每个客户身上挖掘更多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LTV)。
从用户生命周期来看,可以分为新客户、老客户和流失客户。对于新客,通过14天轻训营做承接,加上企微的一对一沟通,完成到699基础课程的转化。对于老客,重点是要做好产品的交叉销售、复购以及老带新。
针对每个老学员,企业都会生成一个推荐链接,如果通过该链接购买了该企业的课程,老学员可以获得最高至40%的课程费用作为佣金激励。同时,企业还推出两种运营活动。一个是把课程分为不同主题,最后以课程打包的形式,多买多有惠,推荐老学员进行复购。
二是,对于一些忠诚度,购买频次较高的学员,以课程年卡的形式进行售卖,不过是企业还是个人用户,购买了年卡后,就可以享受在未来一年内,限定账号数量下无限次免费学习企业的所有课程,同时有专门的教练辅导对接,随时针对管理上的问题进行答疑。
对于超过半年,没有任何购买行为的客户,由企业的CRM进行用户的管理和触达,一般会宣传近期的线上公开课或直播活动等,邀请客户了解最新的知识产品课程,再辅以专属优惠券进行召回。
最后,在整个业务模型增长背后的支撑保障体(”树根“)系有哪些呢?不妨从供给和交付的角度来进行考虑。这家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核心产品是知识付费的服务,核心就是知识内容。
在前面章节,也提到从产品维度,要能够有一套相对体系完善的知识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背后就要关注整个知识引入和研发、加工的流程。很多管理和教练理论最早都源自西方。这家咨询公司也甚至只有获得版权授权,才能保护知识产权,形成企业的壁垒。同时,也需要把国外管理方法论在中国结合本土的实践进行汉化。然后到整个课程的规划,设计,录制和上线,也都需要建立一套标准流程(SOP)。
其次,产出优质内容是背后的教练和讲师,同时需要助教团队通过社群、一对一辅导等方式搭建学习和刻意练习的场域,对于师资、助教的管理、培育和激励体系也是非常关键的部分。通过一套激励和赋能体系,提升内容产出的效率和质量,可以保障整个课程和训练营的口碑,实现更多的营收。
从交付的角度,为了提升转化效率,需要对用户进行分客群触达,并结合一些优惠促销活动,实现转化。这个背后就需要搭建整个用户运营系统(CRM + 营销系统),能够根据客户的来源,行为状态建立画像和数据标签,并实现课程的推荐,和分层/多渠道的触达。
到此,围绕”果树模型“这个工具,一步一步完成了全局业务模型的单个模块的搭建。整合在一起,结合我们的营收目标,以及业务增长和保障体系,就可以看到一个全局业务模型的全貌。
在这个大图背后的思考逻辑,就是从”果树模型“出发,围绕从树干、生态、果实和树根几个部分,各个击破,进行拆解和还原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应用的时候,最好一开始先从你熟悉或正在做的业务下手,通过每个模块的思考构建出你所在业务的全局业务模型,然后再去拆解更为复杂的业务。
同时,不同的全局业务模型虽然会有一些差异,但是也会有很多同构行。当你在搭建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希望找到一些新的思路的时候,不妨参考其他同类型甚至不同行业的业务模型是如何构建的,相信也一定会给你带来些许的启发。
当然,每个工具也有它的边界。对于很多头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线较多,且进行多元化布局的情况下,由于商业模式和业务逻辑都较为复杂,是很难用一个工具进行全局的搭建的,尤其对于新手来说,尤为如此。不妨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一个较小且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尝试进行分析。
以终为始,通过搭建全局业务模型,本质上是为了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和有更多指导意义,找到新的机会点,并通过业务模型的稳定交付,实现规模化增长。
作者 | 芦苇 专注在产品运营及用户增长,做过面向2C的钱包用户及2B的商家增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