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清明过后,春茶大量上市,消费者在选购时,不仅会关注茶叶的产地、上市时间,也会看包装。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共同发布“倡导茶叶适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倡议书,反对茶叶过度包装,规范茶叶产品依法生产与推动茶叶产业发展满足消费者需要。
中国消费者协会《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显示,消费者高度支持目前有关部门制定标准对食用农产品、茶叶、玩具、婴童产品、电子产品五类商品限制过度包装。消费者对茶叶过度包装问题关注程度高,有40.7%的消费者认为疑似存在过度包装问题。《调查》还发现,消费者对茶叶包装主要功能需求依次为:“保证茶叶的品质,防止受潮和变质”(76.9%)、“开封后保存性能好”(75.8%)、“取用方便”(62.5%)。
茶叶同月饼一样有着“送礼”属性,因此是过度包装的重灾区。《调查》发现,消费者送礼从关系近到远选择豪华包装的比例依次是5.4%、11.8%、52.9%,说明送礼人与收礼人的关系越远,越有功利性,选择礼品装甚至豪华包装的比例就越高。但当受访的消费者发现礼品是过度包装商品时,有66.0%的受访者会感觉“浪费”,有37.0%的受访者表示“打开包装前后心理落差很大,体验不好”,仅有25.4%的受访者认为“送礼人用心了”。说明消费者收到礼品是过度包装商品时,负面体验多于正面体验。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消费者对茶叶包装主要功能需求上看,还是从收到礼品的受访者心理来看,茶叶过度包装产生的高附加值对于购买者来说都不划算。与其高价格买包装和“面子”,不如追求茶叶本身品质,里子好才更利于喝茶的人。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也倡导“茶叶适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持续提升产品创新研发能力和生产工艺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品类、更多规格的健康、营养茶产品。在茶叶包装方面,茶叶经营者应根据不同茶叶品类、品牌、品种、品质的要求,做到包装材料适当、结构优化、用料适度、无害加工、绿色生产。倡导茶叶经营者将茶叶原料生产、加工包装等全生产链条的能效、水效、环境绩效、碳排放等信息进行公示,供消费者选择和社会监督。
2021年9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GB 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将于2023年9月起实施。新标准涵盖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包括茶叶、酒类等,为企业和市场设置了两年过渡期。新标准明确,食品或化妆品内装物的体积是用净含量乘以必要空间系数来表示,必要空间系数的取值依据产品而定。新标准对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等作了明确规定: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三层,其他商品不应超过四层;生产组织应采取措施,控制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
中国消费者协会希望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标准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合理诉求,让商品包装既环保简约又贴近实际生活需求,还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建议在制定茶叶包装标准时,参考月饼粽子新标准在包装层数、包装成本比例、包装材质方面的要求,考虑单件小包装最低的重量不应低于一次冲泡的茶叶量,鼓励企业提供至少一包有透明窗口的小包装让消费者可以看到茶叶品质;建议在制定食用农产品包装的标准时,要求在包装上开设透明天窗或在包装无损情况下可以看到商品,以方便消费者准确了解农产品的品质和成熟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笔者相信,随着国家标准的实施,以及“环保”观念持续的深入人心,茶叶市场将朝着“重里子,轻面子”方向发展,价格更透明,消费更放心,包装更环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