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普中心门诊大厅党员志愿者老潘。我在医院服务了10周年,服务时长8000余小时,服务患者20万余人次。”站在普陀区中心医院志愿者服务基地成立十周年大会的台上,已过花甲之年的老潘精神抖擞、侃侃而谈,正如他在门诊大厅里忙前忙后,帮助患者挂号、付费、答疑解惑时,中气十足的样子。
潘全中获颁普陀区中心医院“荣誉职工”证书
(资料图片)
老潘的全名叫潘全中,熟悉他的人都喜欢叫他老潘。他是普陀区中心医院的一名资深志愿者。今年是普陀区中心医院志愿者服务基地成立的第十个年头,也是潘全中成为医院志愿者的第十年。十年是一个时间长度,更是志愿者奉献精神的厚度。
心细如针 解答精准
每天早上8点,老潘都会准时穿上志愿者服挂上志愿者证,在门诊大厅里,耐心细致为患者提供帮助。“你要缴费付钱对吗?付钱在后面,电梯后面。”“你要打印什么,是化验报告还是电子发票。”
帮助患者打印检查报告
“报告一共4张,全部出来了要再等2秒,看看还有嘛。”面对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患者,老潘都会仔仔细细问清他们的需求,并精准回答。特别是遇到拿报告的患者,他总会再叮嘱一句“等2秒再走,社保卡不要忘记。”老潘说,志愿者多问、多说一句话,患者就能少跑冤枉路,早一点看到医生。“将心比心,看病的时候人多少都会有点焦虑,特别是再遇到不会的操作,往往更加焦急,志愿者这个时候就要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缓解患者的焦虑。”而这些都是老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在服务中,遇到看到年纪大、行动不方便的患者,老潘都会主动上前搀扶,陪着挂号、上楼,送到诊室门口,他再回到门诊大厅,每天可以跑上好几个来回。遇到残障人士就诊,医院会开启绿色通道,老潘会全程陪同就医。
勤于学习 精于服务
“这些药一共347元,但是药的单价是多少呢,单子上看不出,您能帮忙查一下吗?”刚付好药费的患者倪女士,拿着收费单据,急匆匆地找到老潘寻求帮助。了解到倪女士前一次配了类似的药,费用与这次有出入,心中产生疑问,老潘就带着她来到查询机前,熟练地插卡查询,不一会就为倪女士找到了答案。“太谢谢您了,真的啥都难不住您啊!”说起老潘,倪女士忍不住夸赞,“他热情周到,我们有不懂的都是问他的。”
帮助老年患者(资料照片)
而在老潘看来,无论大事小事、难题或是举手之劳,只要自己全力相助,都会让患者舒心。“刚刚参加志愿者的时候,我也有不会的,就自己利用空余时间去摸索。后来,医院还会对志愿者做各方面相关培训,我就认真学,用心记,积极做,久而久之经验就足了。”老潘坦言,志愿者培训学到的东西,不仅能服务患者,危急时刻还能救命。
“那天,我陪一位经常看病的视障患者看完医生,离开医院去坐公交车回家。听到他说不想坐公交,要‘打的’回家,我就多问了一句‘为啥’。”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老潘发现他有心梗的“前兆”。“他说的症状和我们参加急救技能培训时,医院心内科主任讲的一模一样,我立刻带他回了医院,并走了绿色通道,让他得到了及时救治。”老潘说,这件事也让他深刻感受到志愿者的意义,也更加坚定做志愿者的决心。
老潘不仅是门诊大厅的“问不倒”,还是称职的“技术担当”。添纸换芯,简单故障的维修都难不倒他。他说:“志愿者主动跨前一步,患者就能快一点看病。”
乐在其中 坚持不懈
每天4小时,每周五天,别人眼里吃力辛苦的志愿者工作,老潘却乐在其中,还常说自己只是做了些简单事,而他也只想一心把简单事做好,用实际行动传承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现在退休了大事做不了,小事可以做的,我就想着到医院来做志愿者。天天来雷锋精神天天有,月月来雷锋精神月月有,年年来雷锋精神年年有。”老潘说,有患者说,他们这些志愿者是天天都看得到的“活雷锋”,这让他万分感动。
志愿者老潘的日常(资料照片)
十年间,老潘也欣喜地看到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不仅做好传帮带,还乐于和其他志愿者分享经验。“潘老师在这里经验很丰富,也是我们的组长,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的榜样,在他的指导下,我也从一个‘小白’志愿者成为了资深志愿者。”作为老潘的徒弟,志愿者单雯也已经成为这个志愿者团队中的骨干力量。
对于普陀区中心医院来说,志愿者不仅是帮助患者更好就医的热心人,更是医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志愿者是医院政策的“宣传员”、是医患关系的“润滑剂”、是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志愿者团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通过他们来提升我们的服务,和老百姓心贴心、心连心,让老百姓更好地感受到我们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共享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普陀区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梁娅坦言。
“生命不息,志愿不止!这是我的人生格言。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坚持做好志愿者,服务更多患者。”十年,对老潘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在继续发光发热的同时,他希望更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