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回味家乡年·非遗蕴乡情”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基层。
活动吸引了众多社区群众观看。
群众驻足了解非遗项目。
(资料图)
来自常宁市书法协会的“衡阳群众”志愿者现场挥毫泼墨。
群众拿到带有墨香和美好祝福的春联。
为进一步传承传统节日文化,营造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连日来,常宁市“回味家乡年·非遗蕴乡情”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基层,通过舞台大篷车的方式,把精彩演出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优秀的文化节目,丰富文化生活。
1月11日,在该市水口山镇水口山社区,现场热闹非凡。来自常宁本土的马灯戏、皮影戏、年画、剪纸、湘剧、汉剧、花鼓戏及非遗文创等一批非遗项目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社区群众驻足观看,连连叫好。
活动采用展演、展示和书写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近距离体味家乡文化遗产的魅力。“喜迎兔年送春联、翰墨飘香颂党恩”“室有香花岁有财、年丰美意人丰寿”“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过大年、写春联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是象征吉祥,表达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风俗。来自常宁市书法协会的“衡阳群众”志愿者现场挥毫泼墨,为群众认真书写着一副副带有墨香和美好祝福的春联。同时,现场还向观众免费赠送10幅由常宁市剪纸学会会员创作的“福”字剪纸作品。
那边挥毫泼墨,这边歌声笑声不断。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台上的演员表演专业而又投入,赢得了台下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充满正能量的舞蹈和节目贯穿始终,也让寒冷的冬天也变得活力十足。“在家门口就能够免费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真的很感谢党和政府,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一名在场看戏的居民高兴地说。
据了解,此次新春文化下乡活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春联、歌曲、小品等为介,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新年祝福、融入群众生活。
一张张纳福迎祥的“福”字,一幅幅饱含美好愿景的春联,一场场赏心夺目的节目,彰显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把党对居民群众的关怀送到了千家万户,得到了居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好评。
常宁历史悠久,民风古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全市已公布非遗保护项目61项,代表性传承人115个。其中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个;衡阳市级非遗保护项目7个,代表性传承人12个;常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51个,代表性传承人103个。
常宁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常宁将继续把非遗文化送到老百姓身边,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大众文化自信,提高大众文化自觉,扎实推进文化过大年、新春走基层工作。